会员之窗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分公司
浏览次数:411 发布时间:2025-08-18 11:49:01
![]()
一、企业基本概况 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新疆油田公司下属二级单位,承担着原油和天然气储存、输送、销售、油气副产品销售,成品油代输业务。目前拥有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管道113条,总里程4538公里。 二、企业工作成效 油气储运公司紧跟油田大发展步伐,立足新发展阶段,创新性提出"155"战略目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平安管道、智慧储运、创新营销、绿色低碳、阳光队伍"五大发展战略",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本质安全、精益管理、卓越团队、先进文化"五个保障",全力打造行业一流油气储运企业。凭借卓越的综合实力,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5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面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等新要求,公司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深刻认识到油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为适应新形势下更高标准的安全管理要求,公司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视觉AI、智能控制等前沿技术,着力构建具有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特征的现代化管道管理体系。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长输管道的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更有效提升了管道运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在数字化转型战略引领下,公司创新实施“五治”管理体系,为长输管道现代化运营提供了实践范式: (一)“智治”推动长输管道发展提速 以实现油气站场“全面感知、远程操控、趋势预测、智能决策”为目标,着力打造“智能管网、智慧储运”,推进业务模式重构、管理模式变革、工作模式创新,以高水平数字化转型支撑油田高质量发展。 构建“大调度”的指挥架构。为突出区域生产的总体协调与环节控制,公司按照“整体统筹协调、专业互为支撑、联合值班值守、上下同步联动”的原则,协同推进昌吉综合指挥中心和克、昌两地副调控中心建设,构建了“管网运行中心+综合指挥中心”新型运行指挥模式。 构建“集约化”的组织架构。公司根据生产需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无人值守站建设,充分利用已有设备设施及应用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将原有的20个基层站队整合为13个,优化了各站队的管辖区域,缩短了管理半径,提高了管理效率。 构建“高效率”的劳动架构。公司通过站控系统的远程启停、视频监控预警、生产数据实时自动采集、报表在线自动生成等信息化手段,将一线站队泵工岗、加热炉岗、配电岗、维修岗、计量岗等岗位,统一整合成综合巡检岗,劳动组织方式由“值守制”向“巡检制”转型,改变了原本以人工为主的运行维护、管线巡护、应急处置等工作模式;将原有的维修班、巡检班整合为综合巡检班,同时扩大班组管理半径,将管理单元由站点转变为区域,强化巡检、维护工作质量,传统生产组织模式向“集中调度、远程操控、现场综合巡检”新型模式转变,进一步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 (二)“精治”推动长输管道经营提效 公司从销售业务、价值创造、依法合规三方面向提质增效聚焦发力推进管理创效,通过“拓宽增收渠道”和“成本倒逼”机制,不断延伸管理触角将“事前”做足,丰富管理手段将“算”做细,提升管理效益将“赢”做实。 高站位谋划销售链。公司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主动出击、强力推进,做强做优做大主营业务,切实保障油田利益最大化。聚焦市场营销,构建大销售格局。立足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产品、定价、渠道“三大策略”研究。聚焦天然气销售,拓宽外部市场增输。发挥北疆环网优势,加深区域战略合作,全面掌握用气需求,增加双气源用户供气量。 高质量推进价值链。公司确定“价值创造”主题,聚焦核心指标和要素,围绕经营价值、创新价值等六个方面,抓好工作分解部署,确保各项措施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大力实施提质增效和低成本发展战略举措,推动优化增效、降本增效、经营增效、管理增效。向事前算盈要效益,向内部市场要效益,向外部市场要效益。 高标准践行合规链。公司强化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检查评价,推进风险管理由事后“整改”变为事前“防范”。强内控,提升管控效能。将内控风险合规要求融入制度标准、嵌入业务流程,形成管控合力,建立分工明确、相互协同的“三道防线”。科学评估年度重大风险,修订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手册,突出招标、合同、采购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汇编形成《油气储运公司例外事项问题库》,组织开展关联交易管理等流程专项优化,提升内控体系有效性和实用性。防风险,推进防控能力。成立了财务、企业管理与物资等覆盖公司全部业务领域的内控与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健全“管业务管合规”工作机制,明确归口管理部门与工作职责,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制度体系入手,建立“主体+监督+执行”责任模式,按节点实施体系审核,对发现问题实施管理追溯。促合规,建设法治企业。全面落实法治建设职责,完善党委全面领导、法律顾问负责、企管法规部门推动、相关部门协同的法治工作格局。 (三)“深治”推动长输管道安全提质 公司从“人、物、技”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引领型文化、完整性管理、信息化防控三大机制,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建立引领型文化机制。“短期安全靠管理,中期安全靠制度,长期安全靠文化”。公司结合实际,建立了具有储运特色的安全文化。公司围绕“责任落实—素质提升—考核激励”主线,推动思想引领和行为管理相结合,形成了以文化促管理的良性正向循环。 建立完整性管理机制。公司结合完整性管理国家标准、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等相关内容,编发了13项完整性管理规定,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主管部门负责、研究部门支撑的管理模式;摸索出了适合储运管理的数据采集、高后果区识别及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维修与维护、效能评估“五步循环法”。 建立信息化防控机制。公司围绕“加强隐患排查-提升安全监管-强化应急保障”主线,搭建自上而下、层级分明、职责明确的安全风险智能管控平台。持续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细化防控职责及制度、技术、应急等措施,结合生产运行、工程建设、季节特点等开展风险研判,通过日常监督及专项检查督促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搭建安全风险智能管控平台不断提升安全监管能力,该平台全面融合自动化监测数据、智能巡检等技术,再接入视频监控系统、可燃气体监测系统、紧急切断系统、重大危险源系统、双重预防机制系统、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以及周界防范系统“七大系统”,实现了对安全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监测、预警和管控,有效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高效性。 (四)“常治”推动长输管道管理提标 公司明确管理提升策略和实施路径,坚持顶层谋势、中层谋式、基层谋事,推动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再上台阶,实现“向生产要效益”到“向管理要效益”的关键转变。 健全战略规划体系。围绕国企改革、上级公司和战略发展需求,深化对标提升,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更好地发挥战略的引领作用。公司联合专业团队,在外部对标6家标杆企业54项关键指标多维度开展对标分析诊断,建立了31项关键指标库,优化完善战略定位,丰富战略内涵和外延,与时俱进完善战略体系,确立了“155”战略。以“155”战略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十四五”规划,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规划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分解方案,以科学完备的战略管理体系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战略规划工作实现了有章可循。 健全综合管理体系。公司从建立完善的综合管理体系方面下功夫,推进制度“废改立”,加强与国家、行业、上级公司制度的配套细化,做到用制度管人、按标准做事、用流程管事。公司加快推进管理体系融合,补充完善记录格式、操作规程,新增应急预案,规范了岗位操作标准,提高了员工应急处置能力;体系文件管理实现扁平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建成印发了融合QHSE、党建、内控与风险、管道完整性、测量、能源六大体系的综合管理体系,实现了安全生产与经营管理、党的建设一体化深度融合。并形成“一套体系文件为载体、一种管控机制为保障、一个信息平台为支撑”的运行机制,运用PDCA循环方法,保障制度建立、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各环节高效开展,实现体系的持续改进。 健全执行落实体系。公司部署实施“强基固本年”行动,紧扣优化业务流程和落实岗位责任制两条主线,增强现场管理和岗位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扎实开展新时代“岗检”,打通执行落实“最后一公里”。突出知责明责,构建“一站一册”。聚焦基层站队主要业务,集基层管理手册、岗位操作手册、目视化手册、标准化手册“四位一体”,做到“一站一册”,实现管理、现场、操作、岗位的标准化。突出守责担责,编制“一岗一册”。实现岗位员工会岗位职责、会岗位操作、会风险识别、会风险防范、会应急预案的“五会”目标。突出履责尽责,打造智慧巡检系统。立足于持续强化岗位责任心的建设,强化岗位责任制的执行,强化岗检考核的闭环,公司积极打造智慧巡检系统,将清晰的岗位职责、风险点梳理、操作规范指引、巡检计划执行等内容落到实处。 (五)“共治”推动长输管道保护提档 公司借助地方政府、沿线村庄、公安机关的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党建融合共享、企地携手共建、警企联防共治的管道保护新格局,共同维护油气长输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打造党建融合共享格局。党建品牌建设在推动管道保护工作中无疑发挥着巨大作用,坚持把党建引领贯彻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油气安保工作的强大动力。公司坚持党建与管道保护双推进、同提升,综合考虑管理难度、管辖半径、沿线依托等因素,将所管辖的4500多公里管线分管至13个基层党支部,各支部支部以管道巡护防控为重点,层层抓好管道保护责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区域定界、任务定人、管理定责进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使每一处管道都有责任人,每一处流程都有党员。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管道巡护工作,通过结亲对子结伴、导师带徒巡线活动,把民族团结生命线融汇到储运特有的管道保护生命线中,打造了“千里情缘一线牵,同心共守生命线”特色品牌,让民族团结情谊筑牢油气管道的安全屏障。 打造企地携手共建格局。企地携手共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管道保护工作创新实践的有力载体,不仅能够加快地区乡村振兴、推动企地资源互补,也能展示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公司所管辖的油气管道途径18个市县、140个连队和村庄,为了进一步推进企地融合发展,通过结对帮扶、文明共建、乡村振兴等重要举措,切实拉近企地之间距离,吸纳管道沿线单位、民众一起加入到管道保护行列。主动与沿线市县、团场、村庄建立长效协作机制,签订《输油气管道企地共建协议书》。着重加强与沿线村委会的沟通协作,积极发展管道保护信息员,将地方群众从管道保护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深化“千里情缘一线牵,同心共守生命线”民族团结品牌活动,升级打造“石榴籽·一家亲”企地共建活动,实现互利共赢、互融共促,共同为企地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打造警企联防共治格局。加强警企协作,是强化管道治安防控水平、提高管道保护处置能力,构建群防群治、协同作战、综合治理的关键环节。公司为打造警企联防联治新格局,建立了联席会议常态化、联防协议常态化、联合巡线常态化、管道保护宣传常态化、安保防范隐患排查与治理常态化的“五常”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油气储运公司坚持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把石油精神转化为强“根”固“魂”的政治自觉,发挥60多年来的文化底蕴,打造了“新中国油气储运第一站”、现代化油气储运示范基地701站、标准化示范站队石化站“三张名片”,引导全体员工形成“输油输气、加油争气”的思想共识。公司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角度做好属地工作,通过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文明共建、乡村振兴等促进了北疆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推动打造“党建融合共享、企地携手共建、警企联防共治”的长输管道保护新格局。 ![]() 下一篇:没有了
|